雋悅工作室主辦 民眾聯席,香港集思會,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香江集思會及GBX支持 講者:張家敏主持:何基章日期:香港 2024年6月29日(星期六) 上午十時至十二時地點:北角雋悦三樓綜藝廳 今次講座不設zoom線上參加。 講題簡介:講者將分析1)影響全球供應鏈發展的因素2)間接出口~中美貿易的新模式,及3)香港在新形勢下的挑戰、機遇與對策 講者簡介:張家敏先生現為馮氏集團屬下的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及利豐研究中心高級顧問。馮氏集團(原稱利豐集團)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跨國企業,其附屬公司主要從事貿易、物流、分銷及零售四項核心業務。 張先生負責集團研究及內地業務發展等工作,他的研究領域包括供應鏈管理、內地及亞洲商貿經濟及地區發展策略等。 張先生現為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香港貿易發展局一帶一路及大灣區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以及中國經濟學術基金秘書長。 張先生曾任全國政協委員(第九至十二屆)、全國人大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國務院港澳辦公室-新華社香港分社-港事顧問、全國人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事務主任及香港特別行政區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 雋悅工作室 www.tannerhillworkshop.org 是由香港及移居海外港人組成,從修身治國評天下出發,為香港帶來正能量。我們經常討論有正能量的好主意。我們定期舉辦講座,邀請各界專業人士分享。內容由探討傳統文明精粹、時代社經要事至分享各自人生閱歷,以誠共用,拓展視野,回饋社會。
Month: June 2024
本月底通車之世界級工程「深中通道」及其對大灣區整體規劃的意義
講者:梁廣灝,王煒文主持:徐榮凱日期:香港 2024年6月22日(星期六) 上午十時至十二時美國西岸 2024年6月21日(星期五) 下午七時至九時 地點:北角雋悦三樓綜藝廳 YouTube Recording: https://youtu.be/dfF3sc9iQe4 講題簡介:今年6月28日,大灣區將開通連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通道」,將深圳和中山兩個城市緊密地連在一起。我們要認識深中通道,及它對大灣區發展的重要性。 縱使有一定的經濟條件,但城市間缺乏有效的交通連繫,不易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經濟體。近三十年間,珠江兩岸不覺地投入不少的基建,朝著建設一個「一小時」生活圈的目標進發。 是次講座:梁廣灝會談及深中通道即將開通,珠江兩岸交通將更方便,從深圳機埸可直達中山和珠江西岸地區。這通道是八綫行車,是隧道加吊橋方案。橋和隧道都是世界上頗長及在工程上有新的挑戰。 王煒文會從地理、人文歷史,及經濟結構的角度,宏觀地介紹整個大灣區的內涵,和其對國家及地域發展的影響。同時,亦會簡要地談談聯通兩岸的基礎建設,包括快將開通的中深公路,這些建設均大大促成了大灣區的融合和長遠的發展。 講者簡介:梁廣灝工程師, 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專業工程師, 1967年在香港大學機械工程本科畢業。 五十多年來, 服務國際及本地機構。 經驗函概: 能源, 交通基建, 屋宇建等範疇. 管理範圍包括策劃, 設計, 建造, 資產管理等。 服務機構包括: 中華電力, 英國通用, 聯合船塢, 栢誠工程顧問(美商), 安誠工程顧問(英商), 新昌營造(港商) 等. 職務包括經理, 董事, 董事總經理等。 退休後受聘為九廣鐵路公司(香港政府全資) 總裁共七年。 梁氏熱心公共事務. 已完任的公職包括: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香港工程科學院 秘書長城市規劃員會 委員能源咨詢員會 主席機場管理局 委員香港嶺南大學 校董香港大學 校董會 審核委員會 成員食水安全委員會 主席(歷屆) 香港特區 多個選舉委員會成員 現任公職:香港董事學會 理事會副主席 榮譽:香港特區 銀紫荊星章香港特區太平紳士香港大學 […]
到理性秩序及幸福社会之路
講者:胡囯亨主持:關品方日期:香港 2024年6月8日(星期六) 上午十時至十二時美國西岸 2024年6月7日(星期五) 下午七時至九時 地點:北角雋悦三樓綜藝廳 YouTube Recording: Not available to public 講題簡介:一個解決人類未來問題方案:文化興邦 制度利民 智能保國 中宣部最近提出2035 年中囯變成文化強國。同時國策亦強調科技強國: 究竟是認知科技?學术科技?創新科技或教育科技?如何建造完整龎大系統,應對在急速發展人工智能帶來挑戰並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講者簡介:胡国亨先生著述丰富,广有影响。《独共南山守中国》是他的中文著作之一。书中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提出了新的看法,使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很值得一读。——季羡林近期作品有<桃源中國>及<心道危微(人類智能簡史 及未來噩夢)> ° 胡国亨最大的贡献,是非常清楚地向中国学术界解释了西方文化的病状。他对西方自由主义模式有三个特别犀利的批判,表明他十分了解西方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的实质所在。这使他的著作更有办法与改正中国自由主义者对英美自由主义模式的误会。 曾任國際經濟方法學會及《經濟方法學》學術期刊創辦人、香港經濟學社創會主席、香港中國文化研究基金會創會主席、香港高智能學院創辦人及主席、香港政府金融發展局大灣區工作小組成員、香港大學出版社《二十一世紀思想與文化叢書》編輯、香港教育研究中心創辦人、《教育學人》學術期刊創辦人及總編輯、中國蘭州大學客座教授、《天天日報》主席、《公正報》創辦人及主席。現任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管理委員會主席、香港經濟研究中心董事、《經濟方法學》學術期刊編輯委員會成員、中華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 雋悅工作室 www.tannerhillworkshop.org 是由香港及移居海外港人組成,從修身治國評天下出發,為香港帶來正能量。我們經常討論有正能量的好主意。我們定期舉辦講座,邀請各界專業人士分享。內容由探討傳統文明精粹、時代社經要事至分享各自人生閱歷,以誠共用,拓展視野,回饋社會。
宗教改革前後的天主教會
講者:黄錦樟主持:冼錦維日期:香港 2024年6月1日(星期六) 上午十時至十二時美國西岸 2024年5月31日(星期五) 下午七時至九時 地點:北角雋悦三樓綜藝廳 YouTube Recording: https://youtu.be/T1hlEKFgNxA 🌈🌈講题簡介:十六世紀初(1517年)的宗教改革,重大地衝擊了天主教,是天主教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宗教改革後的一段時間(十六世紀下半葉),天主教與新教的流血衝突不斷發生,最終以恐怖的三十年(1618-1648)戰爭作結。基督宗教沒有能力維護和平,信譽因此盡失,影響一落千丈。 本講座是以此歷史事件為分水嶺,以漢斯‧昆的《天主教會簡史》為中心,講述早期的天主教、從羅馬時代開始,到宗教改革前的一些重要發展、問題和挑戰。宗教改革後,天主教變得被動、保守,落後於時代發展,直到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1962年)後,情況才有所改變。倘時間許可,會嘗試探討一下中梵關係。 講者簡介:黃錦樟,退休教育工作者。1966年大學畢業後,從事中學教育工作。1989年獲英國倫大博士學位,1990年應聘被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講師,負責教學及研究,集中於教育管理、學校領導及領導文化等工作。2008年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轉聘到蘇州管理國際思培(大專)學院,2012年退下來。 一個偶然機會,讀到漢斯‧昆(Hans Kung)的 “The Catholic Church: A Short History” 一書,內容精簡,觀點清晰, 能講出他人不會說的肺腑之言,是本難得的天主教歷史入門書籍,遂花時間把書翻譯了,名為《天主教會簡史》,2019年由塔冷通心靈書舍出版。 雋悅工作室 www.tannerhillworkshop.org 是由香港及移居海外港人組成,從修身治國評天下出發,為香港帶來正能量。我們經常討論有正能量的好主意。我們定期舉辦講座,邀請各界專業人士分享。內容由探討傳統文明精粹、時代社經要事至分享各自人生閱歷,以誠共用,拓展視野,回饋社會。